为进一步深化学生对航空航天与智能制造领域的认知,激发学生专业学习热情,机电学院进一步升级专业认知培养体系,搭建“智行实践×名师问道”双平台。3月23日,“机电探界·智行”系列活动首站正式开启,60余名本科生在学院辅导员王小珂、刘梦嘉、于婧怡的带领下,前往南航国际创新港开展专业认知实践。
本次活动以“智行解码创新链,问道砺器赴新程”为主题,旨在通过参观科教产教融合展馆、沉浸式探访四大国家级创新平台,引导学生进一步强化专业认知,感受科技创新的澎湃动能,体悟新时代“国之重器”背后的精神力量。
在南京长江工业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党群工作部的金瑶老师带领下,学生们首先参观了南航科教产教融合展馆。展馆内,从行业融合、校地融合、开放交流、服务三航等多个维度,“逐梦启航、融合发展、人才培养、科技创新、发展赋能、扬帆未来”六大板块展示空间依次展开。金瑶详细讲解,学生们深入了解了国际创新港的建设背景、理念、定位、进展、成果以及未来规划,对南航在科教产教融合领域的探索与成就有了全面认知。
随后,南京长江工业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综合管理部的马昱老师引领学生们走进航空航天结构力学及控制全国重点实验室。在这里,轻质结构高可靠性设计、柔性轻质结构动力学设计及控制、热结构设计与热调控、材料结构一体化精确制造等关键科技问题研究逐一呈现。马昱深入浅出地介绍了航空航天结构动力学及控制理论与方法,学生们亲眼目睹了先进航空智能材料与结构的高端工艺,深刻认识到这些材料在提升飞机性能、保障飞行安全方面的关键作用。
绿色智能制造技术与装备研究所的汪炜昊老师引领学生走进先进成形技术与装备全国重点实验室。在金属塑性成形展区,学生们观摩了先进的数控锻造设备,该设备能够高效生产出复杂形状的航空零部件,显著提高材料利用率和生产效率。在复合材料成形区域,汪炜昊介绍了自动化纤维铺放技术在制造航空发动机叶片中的应用,这种技术极大提升了叶片的强度和耐热性能,满足航空航天等高端制造业对先进成形技术与装备的严苛需求。
江苏先进复合材料技术与装备创新中心技术部的晏超仁老师,在江苏先进复合材料技术与装备创新中心为学生们带来了一场知识盛宴。晏超仁聚焦航空、航天、汽车、船舶、交通和能源领域的重大需求,围绕复合材料及其结构设计技术、成型技术与装备、加工制造技术与装备、测试评价技术与装备等,详细阐释了从应用研究到技术开发、产品设计、首次商业化再到规模化生产的全流程创新。这让学生们深受鼓舞,立志为中国先进复合材料技术发展探索创新之路。
在复杂产品智能制造系统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机器人智能制造技术与装备研究所的汪玉琪老师为学生们介绍了复杂产品智能装配示范系统。该系统能为飞行器等复杂机电产品的智能装配技术和过程研究提供软硬件支撑平台。汪玉琪还对典型飞行器的“计划调度-物料齐套-出库-物流运送-装配-产品检验-数据校验”全流程进行了演示,让学生们对智能制造有了更清晰的理解。
此次“机电探界・智行”首站南航国际创新港之行,不仅拓宽了学生们的学习视野,开启了学生们专业探索的新征程,也是一次深刻的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学生们在与科研人员的深入交流中,深刻领悟到“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内涵,切实感受到个人理想与民族复兴紧密相连。未来,机电学院将持续深化与智造领域企业、前沿科研平台的紧密合作,不断拓展“智行实践×名师问道”双平台的内涵与外延,助力机电学子在服务国家战略需求的道路上,点燃专业梦想,勇担青年使命,书写无愧于时代的青春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