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授
姓名:杨吟飞 | 性别:男 | 职务: | |
职称:教授 | 博导/硕导:博导 | 办公室:A15-336 | |
研究领域:大型构件高效精密加工工艺、智能制造工艺与装备系统、机器人与机床性能检测与评估、关重件性能测试装备、无人机及反无人机系统。 | |||
电话:13915988949(微信同号) | Email:yangyf@nuaa.edu.cn |
个人简介:
杨吟飞,博士,教授,博导。南航长三角智能制造创新中心执行主任,南航-609所基础机电产品共性技术和数据管理联合实验室副主任。天元实验室(微波光子技术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大飞机创新原实验室、南航百强创新团队成员。江苏省特种机电智能测控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工具技术杂志编委。中国航空学会会员,中国机械工程学会高级会员。主要从事大型构件高效精密加工工艺、智能制造工艺与装备系统、机器人与机床性能检测与评估、关重件性能测试装备、无人机及反无人机系统等基础理论和工程应用研究工作。面向航空航天制造和无人机测试需求,构建了智能刀柄和工装软硬件系统、工艺系统数字孪生平台、基于协作机器人的机床动态性能测试系统,突破了航空整体结构型毛坯内应力评估与测量、飞行器难加工整体构件的高性能铣削、超硬微铣刀设计理论和制造、飞行器大型薄壁整体构件高速低应力铣削、智能铣削工艺优化、无人机测试与评价等关键技术,并成功应用于C919、C909等飞机、多型号航空发动机、卫星、弹箭和无人机的关键零件生产和测试。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科技重大专项课题、重点研发项目课题、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企业技术攻关和装备研制项目等60余项。
工作经历:
2010.6-至今 南航机电学院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系,教师
2016.9-2017.8 西安飞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精益加工中心,主任助理(挂职)
2018.8-2019.7 江苏省东台市城东新区管委会,副主任(挂职)
2019.11-2020.10 普利茅斯大学工程、计算与数学学院,访问讲师
教育背景:
2004.9-2010.6 南航机电学院,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博士
2000.9-2004.7 南航机电学院,机械工程,学士
2001.9-2004.7 南航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辅修结业
学术成果:
已发表学术期刊100余篇,国际会议口头报告10余次,国家发明专利授权40余项。
获奖情况:
[1]球形高筋壁板密封舱体关键制造技术与应用,工业和信息化部,国防科技进步奖二等奖,排名第6,2025
[2]飞机整体结构件轮廓度的精确稳定控制技术,中国航空学会,科技进步奖二等奖,排名第2,2024
[3]大型超深镂空滑动类复杂构件精准加工技术及应用,中国航空工业集团,科技进步三等奖,排名第3,2023
[4]球形高筋壁板密封舱体关键制造技术与应用,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科技进步奖一等奖,排名第4,2023
[5]江苏省科技镇长团优秀团员,中共江苏省委组织部,排名第1,2019
[6]飞行器大型薄壁整体构件高速低应力铣削技术,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排名第4,2014
[7]飞行器难加工整体构件的高性能铣削技术,教育部,技术发明奖二等奖,排名第4,2013
[8]航空整体结构型毛坯内应力评估方法与测量技术研究,工业和信息化部,国防科技进步三等奖,排名第1,2011
讲授课程:
《工程基础软件及应用》、《机器学习算法及工程应用》、《微机原理与应用》、《机械振动基础》、《机械优化设计》
近年承担项目:
[1]基础机电产品共性技术和数据管理联合实验室第一期开放基金项目,框板结构异形薄壁件变形控制技术研究,主持,2024
[2]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弱刚性复杂薄壁网格结构低应力高精度加工,主持,2022
[3]国家自然基金面上项目,大型构件轮廓变形的应力映射和能量演变机制与轮廓度精确稳定控制方法研究,主持,2020
[4]南航高教所教育科学与改革专项,制造业转型升级中创新型机械人才产学融合培养方法研究,主持,2020
[5]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课题,关键钛合金重要转动构件精密切削加工表面完整性控制基础研究,主持,2018
[6]企业技术攻关,结构件重载切削装夹力监控预警技术开发,航空172厂,主持,2024
[7]企业技术攻关,基于智能工艺装备的加工工艺优化和监测系统开发,江苏航浦国创复材研究院,主持,2024
[8]企业技术攻关,薄壁蒙皮翼舵高效加工技术研究,航天159厂,主持,2022
[9]企业技术攻关,薄壁盘类零件车削加工变形仿真及控制技术研究,航发120厂,主持,2021
[10]企业技术攻关,基于应力指标和变形控制的航空结构件铝合金板材选择和应用研究,沈飞公司,主持,2020
[11]装备研制,舱段智能车铣工装研制,航天307厂,主持,2025
[12]装备研制,发动机涡轮导向器水流量试验器,航发370厂,主持,2025
[13]装备研制,发动机质量质心测量和象限调整台,航天8610厂,主持,2025
[14]装备研制,飞船舱体轮廓度测量台,航天529厂,主持,2024
[15]装备研制,电磁阀动态力测量系统,航天695厂,主持,2024
[16]装备研制,翻盖油缸液压检验系统,中船703所,主持,2024
[17]装备研制,波纹管自动激光切边设备,晨光东螺,主持,2024
[18]装备研制,涡轮导向器水流量试验器,航发120厂,主持,2022
[19]装备研制,舵骨架铣镗工装研制,航天307厂,主持,2022
[20]装备研制,产品冲击过载试验系统,航天239厂,主持,2021
[21]装备研制,舱体柔性工装研制,航天529厂,主持,2020
指导学生情况:
在机械工程、机械、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等三个专业方向,指导硕士生15名,博士生3名。每年招收硕士生3-5名,博士1名,优先考虑有意从事智能制造、机器人应用、机床性能测试研究的生源。每年指导本科毕业设计2-3名,指导本科企业项目式实习10-20人,指导本科创新创业项目和科创比赛1-2项并提供研发资金。已毕业研究生主要就业于长三角地区航空航天、电子通信相关央企和国企。欢迎有志青年报名加入我课题组,共谋学术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