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0日下午,机电学院科研实习生计划第二期在明故宫校区17号楼智能制造系统实验室举行。经过前期同学们的踊跃报名、筛选抽取,2016、2017、2018级共计13名本科生参与了本期活动。
在本期活动中,来自智能制造系统实验室的朱海华老师带领两位研究生依次为大家介绍了实验室的研究方向、工程应用及本科生可以参与的科研项目,并通过视频和现场实际操作向同学们展示了部分研究成果,使同学们近距离感受到了前沿科研的独特魅力。
本期的参观内容围绕“面向个性化定制的离散车间自组织生产技术”这一主题展开。朱海华老师首先向同学们介绍,实验室目前阶段的研究方向随着生产模式的变革应运而生,且在逐步探索中,建立了自己的智能生产线模型。整条生产线的运行模式——从接受用户个性化订单到智能立体仓库通过优化算法执行操作,再到车间智能化加工、运输设备的协商运作,都体现了新的生产模式核心是“智能控制”这一概念。各设备均具有“感知-分析决策-控制”能力,利用已经构建好的智能控制节点去完成工作。这些智能控制节点采取分布式控制的方法,使底层设备直接构成联系,摆脱了传统的集中控制思想,具有极高的灵活性。
朱老师通过两段视频向同学们展示了科研成果。当生产线运行时,数字孪生系统实时监控整个生产流程,界面清晰详细,且可以实现双向控制。
接下来,实验室中两位学长分别演示了智能立体仓库的工作方式,以及装载AGV小车的运行方式。展示精彩而有趣,使同学们在互动中更加直观的看到智能生产线的简洁高效,也领略到了科研的趣味性。
操作演示结束后,朱海华老师总结道,企业可以使用实验室所研发的接口和模块,改善自己的制造模式,这是整个制造行业的进步。实验室的科研成功,充分体现了“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概念,体现了科研的实用性与前沿性。活动尾声,同学们就就业问题、科研方向问题和对本次参观中产生的一些疑惑向老师提问,朱老师鼓励同学们完善知识储备,因为实验室项目所运用到的知识,不仅仅有在校本科生所学的专业知识,还有很多跨专业知识,比如数控机床、机器人、控制类知识、工艺流程、c语言、人机交互、Java语言、协议接口标准等。在当今价值多元、组织多元、社会多元的环境常态下,复合型人才的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本期的参观行程让本科生们走进实验室,看到了目前正在研发的先进智能制造系统,了解到机械电子行业未来的发展方向,激发了学生们对行业的兴趣,增添了专业课程学习的动力,为有科研意向的学子提供更多选择与平台。随着接下来更多实验室的开放,本科生将对工业制造的相关领域做更深更广的了解,体会到科研力量与科技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