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学院概况
学院简介
组织机构
系部简介
领导团队
行政机构
学院年报
学科建设
师资力量
师资概况
教师名录
人才培养
本科生培养
研究生培养
研究生招生
学生工作
科学研究
科研动态
科研平台
科研成果
安全管理
资产设备
党群工作
学院党委委员
基层党建
支部学习清单
制度文件
理论学习参考
合作交流
学术交流
国际合作
海外游学项目
外事指南
师生风采
校友专栏
校友活动
校友专栏
办事指南
办事指南
常用下载
English
Version
学院概况
学院简介
组织机构
系部简介
领导团队
行政机构
学院年报
学科建设
师资力量
师资概况
教师名录
人才培养
本科生培养
研究生培养
研究生招生
学生工作
科学研究
科研动态
科研平台
科研成果
安全管理
资产设备
党群工作
学院党委委员
基层党建
支部学习清单
制度文件
理论学习参考
合作交流
学术交流
国际合作
海外游学项目
外事指南
师生风采
校友专栏
校友活动
校友专栏
办事指南
办事指南
常用下载
English Version
教学工作
|-
教学动态
|-
教学计划
|-
教学成果
|-
教学改革
|-
精品课程
|-
答辩
教学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教学工作
教学动态
2017年机电学院接收非全日制硕士调剂生细则
发布时间:2017-03-31
浏览次数:
1594
作者:
来源:机电学院
供图:
审核:
我院坚持“按需招生、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宁缺毋滥”的原则,按照《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7年硕士研究生招生复试及录取办法》组织调剂工作,并结合学院具体情况,制定本细则。
一、学院招生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傅玉灿
成员:徐正扬、郭勤涛、丁文锋、陆永华、鲍益东
秘书:陆俊华、刘桂琪
二、学院复试及录取工作监督小组
组长:陈文亮
成员:许赞、陆凤霞、卢文壮、朱玉川、张臣
三、学院接收调剂录取的专业及名额:
调剂招生专业
拟招生人数
分数要求
085201机械工程(非全日制)
30
总分不低于350分,单科成绩政治理论和外国语不低于45、业务课不低于90
四、接收调剂要求
初试成绩须达到我院机械工程领域专业的复试分数线,已参加我校相关专业复试且复试成绩合格。
五、申请调剂方式及时间
1、申请考生填写《2017年硕士研究生招生校内调剂录取申请表》,送交至我院研究生教学办(15-B310),外地考生可先传真至025-84891501(原件请EMS寄到我院),并电话确认(84890249);
2、截止时间:2017年4月5日下午17:00前。
六、录取办法
1、第一志愿报考我院机械工程专业且复试合格的考生优先录取。第一志愿报考我院相近专业的考生第二批排队录取
(本科毕业于985、211院校的考生优先
);以上调剂录取后还有名额的情况下,再录取其他考生(本科毕业于985、211院校的考生优先)。
2、以上各条均根据考生总成绩由高到低顺序录取,考生总成绩相同时,按初试成绩从高到低排序录取。
3、学院确定拟调剂录取考生名单,报学校研招办审核后,由学院公布拟调剂录取的考生名单。
七、我校非全日制专业学位情况简介:
1、学习期限、学制与学费
我校硕士研究生学制2.5年,非全日制硕士修业时间不低于全日制专业学位。学费按照各专业类别办学成本不同,待物价局批准后,由财务处公布。
2
、奖助学金
非全日制研究生入学后不享受助学金、学业奖学金和国家奖学金。
3、住宿
学校可根据需求尽可能为部分非全日制学生安排住宿(MBA、教育硕士除外),非全日制学生住宿收费按市场价格。
4、档案和户口
非全日制学生不调入考生个人档案和户籍关系。
5、培养方式
非全日制学生只进行定向培养,录取阶段签订定向协议。课程学习由所在学院根据录取人数和专业分布负责安排。
6、学历学位证书
非全日制研究生毕业时,学校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发给相应的、注明学习方式的毕业证书;其学业水平达到国家规定的学位标准,授予相应的学位证书。
八、学院地址、联系人及联系方式
学院地址:南京市秦淮区御道街29号明故宫校区机电学院研究生教学办(15号楼-B310);
联系人:陆俊华、刘桂琪;
联系方式:025-84890249,025-84892552。
九、本细则未涉及部分,由本学院招生工作领导小组负责解释。
机电学院
2017年 3月31日
学院概况
学院简介
组织机构
系部简介
领导团队
行政机构
学院年报
师资力量
师资概况
教师名录
人才培养
本科生培养
研究生培养
研究生招生
学生工作
科学研究
科研动态
科研平台
科研成果
安全管理
资产设备
党群工作
学院党委委员
基层党建
支部学习清单
制度文件
理论学习参考
合作交流
学术交流
国际合作
海外游学项目
外事指南
师生风采
常用下载
友情链接
--校内链接--
南航主页
校办公网
邮件系统
新闻网
智慧校园
图书馆
班车时刻
--校外链接--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西北工业大学
哈尔滨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南京理工大学
哈尔滨工程大学
微信公众号
关注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