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教学工作  教学动态

郭保苏博士答辩

发布时间:2015-06-04浏览次数:1156作者:来源:机电学院供图:审核:
答辩博士:郭保苏
指导教师:程筱胜 教授
论文题目复杂网格曲面高效加工编程关键技术研究
答辩委员会:
主    席:倪中华    教授/博导          东南大学
委    员:张  琦    教授/博导          解放军理工大学
          李东波     教授/博导          南京理工大学
          楼佩煌     教授/博导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安鲁陵     教授/博导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秘    书:戴  宁   副教授/硕导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答辩时间:2015年6月7日14:00-16:30
地    点:南航明故宫校区逸夫科学馆404
 
学位论文简介:
    论文就复杂网格曲面高效加工编程关键技术进行了研究,主要研究工作如下:
    1)研究了基于骨架线端点定向旋转的自由轮廓排样算法。
    2)研究了基于形态学图像处理的加工区域边界轮廓提取技术。
    3)研究了基于启发式搜索策略的三角网格模型分型线提取算法。
    4)研究了加工起始位置可控调和映射空间刀轨生成算法。
 
主要创新点如下:
    1)提出了基于骨架线端点定向旋转的自由轮廓排样算法。为了得到较好的排样结果,排样轮廓在排样时往往需要进行旋转。现有的旋转算法没有考虑排样轮廓的特征,每次旋转固定的角度间隔。在排样时通常期望实现已排样轮廓与当前排样轮廓的凹、凸特征组合,而轮廓骨架线的每个端点对应轮廓的凸特征,受此启发,提出了基于骨架线端点定向的排样轮廓旋转算法。本文还提出了基于BL和重心最低原则的坯料离散算法,改进了排样轮廓靠接算法。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可以降低排样时间、提高材料利用率。
    2)提出了基于形态学图像处理的加工区域边界轮廓提取技术。Z-map是一种常用的加工编程、仿真模型。现有的基于Z-map模型的加工区域提取算法提取的加工边界轮廓不够光滑和精确,造成基于加工边界轮廓生成的刀轨不够光滑和精确,影响加工效率和质量。形态学图像处理的膨胀操作可以通过消除空洞、桥接缝隙的方式使图像的边界轮廓更光滑,受此启发,本文提出一种基于形态图像处理的边界轮廓提取算法。该算法通过对加工区域二值图像进行膨胀处理,然后提取、编码膨胀后的二值图像边界的方法得到加工边界轮廓。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提取的边界轮廓比传统算法提取的边界轮廓更加光滑和精确。
    3)提出了基于启发式搜索策略的三角网格模型分型线提取算法。切片法是一种常见的分型线提取算法,这种算法忽略相邻切片之间的模型特点,直接连接相邻切片确定的分型点,从而造成提取的分型线不精确。针对现有切片分型线提取算法的不足,提出通过切片获得初始的分型节点,然后根据规范化启发式搜索代价函数,启发式搜索连接相邻的分型节点得到三角网格模型分型线。这种算法得到的分型线由三角网格边组成,与三角网格模型分型线特点相符。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可以更加精确的提取三角网格模型分型线。
    4)提出了加工起始位置可控调和映射空间刀轨生成算法。空间刀轨可以提高加工效率及曲面的最终加工质量。调和映射方法是生成空间刀轨的重要方法,但由于参数曲面中心与原始曲面加工中心拓扑不一致,直接用调和映射方法生成的空间刀轨起始加工位置不可控,很多情况下起始加工位置并不适合加工。针对现有基于调和映射空间刀轨生成技术的不足,在对定向二维流形三角网格曲面调和映射深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改进调和映射方法的空间环刀轨和空间螺旋刀轨生成算法。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解决参数曲面中心与原始曲面加工中心拓扑不一致的问题,使生成的空间刀轨更加均匀。

微信公众号

关注微信公众号